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5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488篇
林业   256篇
农学   359篇
基础科学   264篇
  2581篇
综合类   2677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213篇
畜牧兽医   189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22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多年校企合作生产实践,对大型铸钢件操作侧机架铸造工艺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经过多次技术论证,并对铸造工艺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试验,以确保铸造工艺合理、可靠.最终采用大型外冷铁、配合冒口对铸件温度场进行控制,采用电弧炉、LF炉联合冶炼,以提供足够的优质钢水,确保铸件质量.此件最终经德国专家严格验收,铸件内、外质量优良,达到了大型铸钢件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绵阳市水稻青立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采取调查分析与田间试验的方法,比较不同除草剂处理水稻青立病发病情况,测定发病田块土壤和水稻植株重金属种类及含量,初步明确绵阳市水稻青立病发病原因;分析不同防治手段下水稻青立病发病情况,探索水稻青立病防治措施。【结果】施用除草剂不会引起水稻青立病发生,但过量施用会显著降低稻谷产量。与不发病田块相比,发病田块 0~50 cm 土层重金属砷含量增加 2.3~5.6 mg/kg;与不发病植株相比,发病水稻植株总砷含量增加 0.03~0.20 mg/kg;与对照相比,在小麦季随整地施用硫磺并在水稻季随整地施用石灰可降低水稻青立病发病率 20.74%;与种植籼稻品种相比,在水稻青立病易发病田块种植粳稻品种可使发病率显著降低。【结论】绵阳市水稻青立病发生原因为土壤重金属砷、镉和铜含量偏高。苄乙、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和五氟磺草胺 4 种除草剂施用不是水稻青立病的发病原因。在麦稻轮作和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在小麦季随整地施用硫磺并在水稻季随整地施用石灰对水稻青立病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3.
基于二维Gumbel分布的降雨径流频率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二维Gumbel分布模型,给出了其经验频率和理论频率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其联合重现期和条件重现期的分布模型。它可以给出不同程度暴雨和径流遭遇组合的频率,也可以在一定的降雨量条件下给出不同径流量的发生频率,或一定的径流量条件下给出不同降雨量的发生频率。这对于解决与风险有关的多因素影响下的水文计算问题是非常有用的。并以滹沱河流域岗南水库的入库年径流和年降雨量为例,分析了该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采用二维Gumbel分布模型来描述水文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4.
概述了稠油的物性,分析了石脑油中加入MEK(甲基乙基酮)后对稠油的稀释降粘效果。介绍了MEK-石脑油可回收的稠油稀释降粘工艺流程,指出MEK-石脑油回收稀释降粘工艺虽比石脑油回收稀释降粘工艺增设了一套MEK回收装置,投资及运行成本略高,但其降粘效果较好,能够以较小的稀释比提高稠油的输送能力。  相似文献   
85.
ABSTRACT:   The complete cDNA sequences encoding predominant types of myosin heavy chain (MYH) in the fast skeletal muscle were determined for brushtooth lizardfish Saurida undosquamis and wanieso lizardfish S. wanieso , which are used as materials for preparing high-quality surimi-based products. The cDNA consisted of 5973 and 5987 bp, respectively, and both encompass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a polypeptide of 1936 amino acid residues. Brushtooth and wanieso lizardfish MYH showed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identity of 92–93% to white croaker MYH,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90% to walleye pollack MYH. The putative binding sites for ATP, actin, and regulatory and essential light chains in the subfragment-1 region of brushtooth lizardfish MYH exhibited a high identity with white croaker counterparts as well as the sequences of subfragment-2 and light meromyosin. In contrast,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by 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 based on mitochondrial 16S rRNA gene, revealed that the two lizardfish species formed a cluster with walleye pollack, which was paraphyletic with white croaker. Therefore, a good reputation for lizardfish and white croaker to have a high thermal-gel forming ability seemed to be reflected by MYH rather than biological similarity as revealed by the mitochondrial 16S rRNA gene.  相似文献   
86.
针对降雨、蒸发蒸腾量的随机性,在制定作物灌溉计划时,将降雨、蒸发蒸腾量进行随机化处理,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随机水文学方法对降雨和蒸发过程进行了模拟,将随机模拟出的降水、蒸发蒸腾结果代入水量平衡方程,从而确定灌溉时间和灌水量。经过和实测序列进行对比,模拟值和实际值拟合较好,最大误差仅为4.74%,可为科学制定作物灌溉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耕作方式对黑土土壤水分稳定性的作用,提高黑土区雨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该研究基于黑土区长期免耕定位试验,利用最小水分限制范围(Least Limiting Water Range, LLWR)评价免耕(NT)和垄作(CT)管理下土壤含水率有效性及其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在0~5、5~10、10~20和20~40 cm 4个土层中,NT处理显著降低了5~10 cm的LLWR,其他3个土层LLWR差异均不显著;2)在平水年(2014)、枯水年(2015)和丰水年(2016),NT管理下作物生育期内0~40 cm平均土壤含水率正常率分别为48%、72%和85%,年间变异系数为0.23;CT的土壤含水率正常率分别为56%、20%和51%,年间变异系数为0.38;3)在丰水年,NT与CT的平均有效储水量差值最小,NT比CT高8.95mm;在枯水年相差最大,NT的平均有效储水量比CT高13.99mm。因此,NT管理下土壤水分更稳定地分布在LLWR内,在极端降雨年份(枯水年和丰水年)优势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88.
荒漠草原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受降水影响很大,本研究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猪毛蒿种群为研究对象,2017-2020年连续4年监测了降水改变条件下土壤水分特征,测定了猪毛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征,并对其内禀水分利用效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4年中无效降水事件(<5 mm)发生次数较多,占当年降水频次的60.00%~82.54%;大雨(≥25 mm且≤49.9 mm)和暴雨等级(≥50 mm)降水事件较少,平均单次降水事件的降水量仅为3.3~6.5 mm·次-1。不同处理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存在较大差异,表层(10 cm)土壤含水量较次表层(20 cm)和深层(60 cm)的变幅大;次表层(2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低于表层,与小降水事件发生频次较高无法入渗补给以及植物吸收消耗有关;深层(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小,较稳定。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大,当光合有效辐射在400~1600 μmol·m-2·s-1时,增雨处理提高了猪毛蒿的净光合速率;在光合有效辐射>1600 μmol·m-2·s-1时,猪毛蒿净光合速率有下降趋势,且增雨处理下降幅度最大。光合有效辐射在>400 μmol·m-2·s-1时,胞间CO2浓度呈直线下降,达到1600 μmol·m-2·s-1时,胞间CO2浓度最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未有显著变化,但增雨处理下猪毛蒿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大于其他处理。气孔限制值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时降水的增加减小了气孔限制值。猪毛蒿的内禀水分利用效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在较低的光照强度时(<400 μmol·m-2·s-1)随着光强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之后增速减缓。各处理中猪毛蒿最大内禀水分利用效率和最大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在1600~2000 μmol·m-2·s-1时达到最大。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猪毛蒿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对应的光照强度由2000减小至1600 μmol·m-2·s-1。在荒漠草原,当光照强度>400 μmol·m-2·s-1时,适度干旱提高了猪毛蒿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9.
90.
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渗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环法,研究不同地形条件(坡度、坡位、坡向)、降雨等因子对土壤渗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渗透速率具有明显的坡面垂直变异规律,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的渗透速率减小,达到稳渗的时间延长,但是坡度大于20°以后,稳渗速率反而升高;阳坡土壤的初渗速率大于阴坡,而阴坡土壤的稳渗速率大于阳坡;不同坡位条件下的试验表现出从坡上部到坡下部,土壤渗透速率随坡位下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降雨前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大于降雨后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降雨前土壤达到稳渗所需时间比降雨后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